DSC04024-01.jpeg
如夢似幻的美景宮,美得令人說不出話來。


拜訪日期:June 21st, 2018 Thyrsday(背包旅行第109天)
天氣:晴時多雲

×××交通:Prague出發,前往中央火車站(Praha hlavní nádraží)搭乘Regiojet火車,或搭乘民間巴士(Flixbus/Eurolines...),皆可。×××
×××購票:Regiojet官網訂購,或利用Omio(Formerly goeuro)查詢最低票價。×××

兩三年時光飛逝,我依然找不到適如其所的一句話來回憶維也納,但並不是完全無所獲,長時間得思考讓我歸納出簡單的結論:並不是我對這座城市、對家人們沒有感情,而是因為還在適應這樣的旅行方式:從一個人到五個人的巨大變化,我不曉得你(妳)懂或不懂我想表達的意思?除了照顧自己,也要照顧別人,專注力似乎都落在大家身上了。所以我決定要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手法來紀錄這篇,也許可行。

不論是對大家或對我來說,今天是充滿驚奇的初體驗之日;從來都只有坐過Student Agency(簡稱SA)運輸公司的巴士,這個早上可奇了,我們要搭SA Train前往奧地利維也納。
考量我們住在郊區且極為可能遇上清晨的布拉格交通尖峰,於是提早出門;在Prague main train station等搭火車時,突然2位背包客朝我走來並詢問我是不是捷克人,方便的話想請教我一些問題;只住了半年的台灣人被誤認為當地人,一股驕傲感不自覺油然而生(當然最後我也順利幫助她們解決了那些簡單的小問題,嗯哼)。
從Prague main train station到Vienna Hauptbahnhof(Wien Hbf)大約4個小時,當我們再次回到Vienna已經是午後將近1點了;用最快的速度在購票機買好5人份維也納市區24hr交通券,先前往民宿(living apartment)置放好大件行李,就趕緊輕裝出門。

DSC03909-02.jpg
DSC03912-01.jpg
DSC03913-01.jpg

此刻,踏實地踩在維也納這一方土地,我與大家一樣都是身為初次造訪的旅客,雀躍無比(指我自己)。
在美世(Mercer)全球城市生活品質排名(Quality of living Ranking)已蟬聯十年排名首位,2019年、2020年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Global Liveability Index)首度打敗澳洲墨爾本,連續兩年成為奪冠的歐洲城市。後者的調查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指,排名旨在分析"個人生活在該地方可能面對的挑戰",維也納在各範疇的得分接近全滿;可以在全球這麼多優質又獨具風格的城市脫穎而出,只能說真得非常非常非常厲害(trè bien!)。
飢腸轆轆如我們一群人,趕緊先到知名豬排店Figlmüller’s schnitzel吃午餐,主店與分店各一間(距離很近,似乎是同一個廚房在出餐)。經典的道地美食,若沒有事先預約都需要現場候位;這天我們直接前往(空間更為寬敞的)二店,毋須等待馬上就坐,五位大人點了一份燉牛肉、兩份炸豬排和一大盤生菜沙拉,再搭配Lager啤酒和檸檬氣泡水,完美填飽大家。
重新點開這篇滯留草稿文件夾好久、好久的文章,再翻閱著以前仔細留下來的結帳明細,早已斑駁而看不清楚,既然店家隨時都在推陳出新,那菜單價格和細節似乎也不重要了。

DSC03914-02
DSC03924-01.jpg

而因為在Wien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所以只能帶著大家到幾個頗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也就是我自己很想親眼看到的那幾個地方XD)。
令我感到訝異的是,即便在經過鬧哄哄的購物商業觀光大街也不令人厭煩,會不會是因為Wien的城市配色明亮又市容乾淨整潔,又或是我的初訪...但我相信不論是哪一個原因,錯不了的是對Wien的第一印象極好、極好。

DSC03939-02.jpg

維也納最具地標之首的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德文Stephansdom),清楚記得在看到祂的第一眼,我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傻呼呼地笑著,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美麗的存在?(即便當時有一側在施工,架起高大的施工圍欄也完全不影響)。
Stephansdom初始以羅馬式風格建於西元1147年;後來二度遭逢火噬,於14世紀修建成哥德式風格教堂;歐洲(除捷克之外)教堂的命運多舛,又歷經土耳其人砲擊、二次大戰轟炸,戰後修建成今日的規模及樣貌。
最為吸睛的莫過於高聳的南塔(圓頂)與北塔(尖頂),以及色彩斑斕的馬賽克磁磚屋頂,一面能看見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國徽、另一面可以看見奧地利國徽和維也納首都徽章。在看見這個馬賽克磁磚屋頂時,也讓我想起前些日子在克羅埃西亞首都所看見的聖馬爾谷教堂(
Sv. Marka crkva),同樣也是中世紀哥德式建築。
>>延伸閱讀:《克羅埃西亞》Zagreb首都漫遊<<<
DSC03946-02.jpeg
DSC03947-02.jpg
DSC03949-01.jpg

團員對教堂內部不怎麼感興趣,帶大家在Graben Main Street(是集大成且非常知名的購物觀光大街)稍微走一下,便跳上輕軌前往傳~說~中的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走了一段遠離市中心的街道,安安靜靜的,直到接近目的地才開始喧騰。
DSC03958-02.jpg
了解百水公寓之前,必須先認識創造出與自然共生建築的藝術家: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一位在20世紀末享譽盛名的畫家、雕刻家、藝術家。
名字漢德瓦薩在德文念起來像「100」,再加上推崇自然、認為生命泉源來自於水,故將自己取名為「百水先生」。西元1972年,百水先生在一次電視節目的採訪曾經提到自己的夢想,是建造一座和植物一起生存的家,幾年之後,維也納市長發出邀請,委託他設計一座人類與自然和平共生的公共住宅。
在這裡,沒有墨守成規的直線與方正,只有跳脫常態思維的不規則,在這個力求精準零誤差的現實世界之中,百水公寓就這樣成為最獨樹一格、活出自我風采、也最具代表的大型藝術作品,直到此時此刻,依然是所有來到維也納的旅客必訪景點。
目前百水公寓僅開放外圍與中庭供遊客拍照欣賞,公寓內目前仍有住戶,屬於私人空間,希望往後讀者有機會到訪,也要力求做一位優質遊客。

DSC03959-02.jpg
DSC03962-01.jpg
DSC03963-02.jpg

百水公寓所呈現的感覺,是綠意盎然相互輝映的和諧色彩,不論看幾次都覺得很舒服;即便腳踩凹凸不平的地面,也只是覺得充滿趣味,並不惱人。
DSC03972-01.jpg
DSC03980-02.jpg
DSC03986-02.jpg
DSC03987-01.jpg

如果真的對百水公寓內部很有興趣,維也納政府在對面打造一座Hundert Wasser Village(百水藝術村),是以百水先生的設計理念建造的仿公寓風格賣場,不過團員對於買紀念品沒有多大興趣,所以只在入口附近稍微駐足了一下,而後我們沿著多瑙河支流走過幾條街道,我也在外圍的紀念品店選購了一個百水公寓冰箱貼,帶回家作紀念,接著便搭乘輕軌前往今天最後一個景點:Belvedere Palace(美景宮)。
DSC03970-01.jpg

好幾個月沒有在一天之內趕場這麼多景點,在這裡題外話一下。
一直清楚記得幾年前第一次出國就是跟團,那種有時間限制的旅遊方式對我來說不夠自由,現在其實就有點像這樣子,大家停留時間實在非常有限,自然而然只能用這樣的方式認識維也納。也許有人會覺得那就捨棄其他景點,別趕場了呀,這麼簡單!既然我們都花錢出遠門一趟了,怎麼可能輕易捨棄!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而就這麼剛好我們這團全部都是一般人無誤XD,所以將來再去維也納,就算要省吃儉用,葡萄媽媽說什麼也要待一個星期!)
 
美景宮(德語Schloss Belvedere/UNESCO World Heritage)是維也納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巴洛克風格宮殿分為上美景宮、下美景宮兩部分,想更了解美景宮的朋友們請點選官網做功課,這邊僅提供2021年最新票價與開放時間給大家做參考(順便讓自己悉知)。
2021年美景宮.png

人們來到美景宮無不是為了親眼一瞥館內收藏的Gustav Klimt的經典畫作「The Kiss」(雖沒看見真跡,但是後來在丹麥葛蕾女士的家裡也有看到,她家的牆壁就掛了一幅呢!),我們停留時間不長,再加上來到美景宮的時候已是下午,所以就在另外一大亮點的偌大花園走走逛逛。

我清楚記得家人已經沒有想要再走的意思了,於是大家就在下美景宮附近找地方坐著休息,在原地等我到處走走拍照紀錄。
而關於其他的細節,時隔幾年之後的今天早已記不清楚;忘記那天搭著幾號電車?後來又在哪一站下車?大概就是依循著離線地圖,意外從下美景宮走進宮殿的領土範圍。
在那兒,分不清是維也納市民還是觀光客,所有所有的人不約而同的聚集此處,享受人文之美。你(妳)知曉嗎?美景宮就像住家旁的一座公園那種感覺,如此精緻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竟然可以如此親民,這也是蠻令人驚喜,而且是難能可貴的感受。

DSC04015-01.jpg
DSC03994-01.jpg
DSC03991-01.jpg
DSC03999-01.jpg
DSC04007-01.jpg

花園除了季節植裁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活靈活現的大理石雕塑,靠近一些地仔細端詳這些藝術,讓我突然聯想到在挪威Oslo Vigeland Park的那個早晨以及年初冬末到德國與捷克交界的Dresden小旅行的時光;世界上美的地方好多,而我還只是在歐洲20幾個國家走走就已經如此豐富了,遑論其他四大洲的風光?
>>>延伸閱讀:挪威自助蜜月Day18&19-維格蘭雕塑公園之後,我們在返家的路上<<<

DSC04008-01.jpg
DSC04030-01.jpg
DSC04028-01.jpg

從下午到傍晚,這半天以來的維也納,是舒適清新的、是美麗動人的,真不虧是全世界最宜居城市第一名,令人折服。
DSC04014-01.jpg

夏令的歐洲,即便已來到傍晚還像白天一樣,試著用雙腳更踏實地認識維也納。
經過一方又一寸的街道,一旁就是維也納市區最著名也最大型的噴泉:Hochstrahlbrunnen at
Schwarzenbergplatz
這座噴泉是在1873年建造的,而且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建造目的是為了慶祝維也納市區第一條安全無虞的供水管道系統的開通,在當時它提供了全市50%以上的公共飲用水。噴泉存在非常多有意義的小細節,比如說噴泉周圍是由365個小噴水孔所組成(象徵一年365個日子)、中央噴泉則有7個較大的噴水孔(象徵一周7天),並且設計成12個高水柱(象徵一年12個月份)、24個低水柱(象徵一天24小時)以及正中心的30個水柱(象徵一個月30天);在經過1906年的改造之後,現在所看到的Hochstrahlbrunnen噴泉在夜間還能看見六色燈光(紅/粉/綠/紫/黃/藍)的浪漫變換。
>>>延伸閱讀:SECRET VIENNA-The Heights of the Hochstrahlbrunnen<<<

DSC04031-01.jpg
DSC04039-01.jpeg

看見在夕陽之下閃閃發光的清真寺(德語:Teich vor der Karlskirche),心裡一秒轉換觀光客模式:這什麼景點!怎麼做功課的時候沒有紀錄到?!
原來是維也納最傑出的巴洛克教堂:聖嘉祿堂。大家在水池周邊的草皮或坐或躺、喝著啤酒閒聊天,西方人的每一天,好像都是那麼愜意。

DSC04043-01.jpg

姊姊幫我拍的維也納街頭照,旅行的日子是那麼樣地開心,掩飾不住的笑容滿溢。
DSC04044-01.jpg

今天以金黃色的維也納畫下句點;維也納人雖然很多,但不會讓不喜歡人群的葡萄媽媽覺得不舒服或擁擠,真的是一座會想讓人久待的城市。
而白天吃太飽的大家,在走了這麼多路之後依然一致決定晚餐簡單吃,於是一行五人的晚餐就以一顆大西瓜解決了,又因為在超市沒買到麵包當隔天的早餐,所以和媽媽一起出門找麵包店,不經意發現一間土耳其店直接買了幾個(很像我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吃到的食物),回程看到露天音樂會稍微駐足了一下,勾著媽媽的手,此刻身在異鄉的我似乎回到家了。

 

我是葡萄媽媽,也是潔西卡。
2018年9月17已經回台灣和香蕉爸爸相聚了,正在寫生活旅行點滴,請持續鎖定並幫我按讚分享及關注,thank you

arrow
arrow

    Jessica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